近年来,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新时代退役军人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按照“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瞄准退役军人能力刚需,通过抓计划统筹、抓方式创新、抓严管问效等方式,不断推动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有效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帮助退役军人从军事人力资源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抓计划统筹提升系统性和针对性
一是聚焦主题主线抓实计划安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紧盯退役士兵能力素养提升需要,根据培训对象知识结构差异,深入调研了解退役士兵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充分考虑多维度需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的基础上,组建工作专班,拟订培训方案,精选培训师资,设置精品课程,优化培训流程,为退役士兵量身定制转岗“第一课”,切实帮助退役士兵渡过第一适应期,走好人生转轨、事业转型的第一步。
二是聚焦“双向”需求充实培训内容。紧紧围绕退役士兵个人需求和工作岗位刚性需求统筹谋划,把就业需求、岗位需要和退役士兵成长之道有机结合,“订单式”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安排精准、针对性强、切合实际,涵盖国情省情、地方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形势、安置政策及形势、法律法规、角色转变与心理调适、保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为退役士兵了解情况、适应环境、进入角色、融入地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聚焦本土特色优化教学资源。用活用好各类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现场教学资源,将赵一曼纪念馆、朱德故居、宜宾市烈士陵园、宜宾市保密教育基地、凯翼汽车公司、极米科技等纳入特色现场教学点位,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现场教学形式让退役士兵在参观学习中提升工作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党性意识。
二、抓方式创新提升多样性和适用性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从讲政治守纪律着手,对培训对象进行全程教育引导,激励其永葆军人本色、传承优良作风。精选参训学员围绕开班内容主题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根据现场参训情况适时调整培训学习方式,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二是优化培训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相贯通,充分发挥外出培训“辅阵地”、拓展培训“新阵地”作用,通过拓展训练等外出训练开展“破冰行动”迅速提升退役士兵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助力退役士兵拓思路、补短板、提效能。
三是集约节约开班。按照“过紧日子”的相关要求,最大化集约节约资源、由市级统筹开设培训班,避免各县(区)分散开班造成资源浪费。培训课程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门安排了党纪学习教育课程,持续加强退役士兵思想政治引领。
三、抓严管问效提升严肃性和实效性
一是配强师资队伍。开班前认真研究培训师资,根据课程设置精选优秀师资,提升培训质效。授课教师根据受训学员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水平,为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压实承训单位和参训学员的主体责任,严格培训纪律,实行“训前提醒、学思交流、考勤通报”管理机制,从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明确责任。将交流研讨作为促进退役士兵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组织学员围绕培训内容积极开展研讨发言,提升学员运用学习收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回访总结。培训结束后,对参训学员进行全覆盖回访,开展问卷调查、测评培训效果、收集意见建议。全面总结培训情况、梳理复盘培训细节、为下次培训提供借鉴思路。
下一步,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坚持党建引领与思想铸魂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与创新培养相结合,坚持探索实践与总结经验相结合。持续探索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好路径”,构建教育培训“优体系”,创新教育培训“新方法”,搭建教育培训“高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的培训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退役军人力量。